010-62155155
Knowledge Lecture Hall / Hot Topic
更新时间:2021-02-26编者按:进入2017年,搭乘共享经济火热发展的“东风”,共享充电宝行业快速发展,一批共享充电宝企业纷纷涌现。在大受资本追捧的同时,社会上对共享充电宝的质疑之声也一直不断,而同时,众多共享充电宝企业专利诉讼缠身。为何在很多人看来技术门槛较低的共享充电宝领域却频发专利战?本文来揭秘。
原标题:在“炒作”和“噱头”的质疑声中,共享充电宝一面受到资本追捧,一面专利诉讼缠身——
频秀专利肌肉,只为“一箭多雕”?
不像共享单车那么幸运,共享充电宝从诞生起,对其是否为炒作和噱头的质疑就一直如影随行。不过,这并不影响资本对它的热烈追棒,也不影响专利战如火如荼地进行。近日,深圳来电科技有限公司(下称来电科技)起诉深圳市云充吧科技有限公司(下称云充吧)专利侵权案二审宣判,云充吧侵犯来电科技专利权,须停止侵权行为并进行赔偿。与此同时,又传出消息,天津西瑞尔信息工程有限公司已在北京知识产权法院起诉来电科技、北京奥中世贸物业管理有限公司侵犯其3件共享充电宝相关发明专利权。而在此前,该行业还发生了多起专利侵权诉讼。
为何炒作与资本齐飞?为何在很多人看来技术门槛较低的领域却频发专利战?对此,专家表示,受共享经济过热的影响,资本都希望能够抢占下一个共享经济的风口。通过诉讼可以快速炒热共享充电项目,“俘获”尽可能多的融资,同时也是在对外秀“知识产权肌肉”,震慑竞争对手。
搭乘“东风” 又有追捧又有质疑
进入2017年,搭乘共享经济火热发展的“东风”,共享充电宝行业快速发展,一批共享充电宝企业纷纷涌现,如来电科技、街电、小电、云充吧、充充、怪兽充电、河马充电、小斑充电、掌充充电等渐渐崭露头角。
与此相伴的,是资本对其投资的狂热。相关数据显示,共享充电宝在2017年初的短短两个月,就获得11笔融资,行业内融资总额高达12亿元,是2015年共享单车融资效率的5倍。近日,怪兽充电宣布完成1亿元A轮融资。至此,共享充电宝领域已出现6家完成A轮融资的企业。
在大受资本追捧的同时,社会上对共享充电宝的质疑之声却一直不断。不少人认为其刚需不足,只是炒作的噱头。更有媒体“蹲点”发现,本就布局不多的共享充电宝,实际使用的人数更是寥寥。在一路被看衰的舆论环境中,共享充电宝却迅速崛起。质疑不断,资本追捧,很多网友高呼“看不懂”。
“受共享经济繁荣的影响,资本想要抢占下一个共享经济的风口。从现实的情况看,一方面,智能手机用户数量巨大,且功能不断增加,智能机电池续航能力却有限,充电是一件高频的事情,这就使得共享充电宝项目有着巨大的开发潜能和盈利的可行性;另一方面,投资市场中的‘热钱’较多,亟需找到可以投资的项目。有滴滴、ofo等成功经验在前,资本更愿意早期介入并占据有利地位。”知乾知识产权信息咨询(北京)有限公司知识产权咨询师庞世崇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专利诉讼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在资本热烈追棒的同时,共享充电宝领域的专利战也在如火如荼地进行。
2016年7月,来电科技将云充吧告上法庭,该案号称是“共享充电第一案”。同年10月,深圳市中级人民法院一审判决来电科技胜诉。云充吧随后向广东省高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近日,广东省高级人民法院驳回了云充吧的上诉,并维持原判,云充吧侵犯来电科技专利权,须停止侵权行为,并对来电科技进行赔偿。
事实上,近年来,共享充电宝领域的专利诉讼远不止此一案。2016年10月,爱量Itote因专利侵权问题向来电科技提起诉讼;2017年1月,深圳市飞迈科技有限公司因专利侵权问题向来电科技提起诉讼;2017年2月,来电科技因专利侵权问题向云租电提起诉讼;2017年3月,来电科技因专利侵权问题向街电、Anker(湖南海翼电子商务股份公司旗下品牌)提起诉讼。
“共享充电宝领域专利纠纷频发,主要受几个因素影响:其一,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重视专利布局和专利维权;其二,新兴业态的市场竞争更加注重技术较量;其三,知识产权侵权案件的司法判赔金额不断提高,促使权利人更加积极地发起专利诉讼,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其四,通过发起专利诉讼,可有效遏制竞争对手。”中国政法大学知识产权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李俊慧向本报记者表示。
秀出肌肉 震慑对手塑造信心
事实上,共享充电宝领域技术门槛并不高,进入相对容易。庞世崇介绍,目前,共享充电宝产品主要有两种形式,一种是实体充电宝,机端连线充电,用户无法带走充电宝,以小电为代表;另一种是充电宝租赁柜,固定的租赁柜中有可携带的实体充电宝,以来电科技、街电为代表。共享充电宝项目的本质是充电设备技术和用户共享平台技术的结合。目前,这两类技术已较为成熟,应用范围较广。
“从技术的层面看,共享充电宝涉及的技术主要有归还方法、系统及相应的操控技术,此外,还涉及到柜机式设备的结构设计及外观设计等。”李俊慧经专利检索发现,目前,国内共享充电宝领域布局的专利主要集中在来电科技和街电手中。截至2017年7月19日,来电科技在国内的发明专利申请数量为7件,其中4件获得授权;实用新型专利12件,外观设计专利11件。街电在国内的发明专利申请数量是15件,实用新型专利3件,外观设计专利4件。
在庞世崇看来,目前,共享充电宝领域实体布局未完,专利诉讼先行,说明创业者对知识产权保护非常重视,这与当前大环境对知识产权的普及教育和宣传重视息息相关。创业者充分汲取共享单车发展过程中的经验教训,在实体布局前,以知识产权为开道先锋,通过知识产权短兵相接,确定无侵权风险后,再进行大规模实体布局,这样可以避免大规模实体布局后被诉知识产权侵权而导致的资金浪费的风险。
“另外,通过诉讼可以快速炒热共享充电项目,获得更多公众关注,有利于提升企业知名度,增强投资者的信心,以获得尽可能多的融资。不仅如此,通过诉讼向外界展示‘知识产权肌肉’,可以说是向已入行者宣示领地,进行知识产权打击,甚至逼退已入行者,同时还可以震慑潜在入行者。”庞世崇表示。(本报记者 吴艳)
(文章来源:中国知识产权报)